更生日報
104-10-31
記者 何國豐
校園毒品氾濫 吸毒年齡層下降
藥頭與不良幫派滲入 學生淪為毒蟲 張峻要求加強防治
國內毒品氾濫情形相當嚴重,導致吸毒年齡層也正快速下降,令人擔心的是連國、高中生都已是「毒蟲族」,而在近年來的畸型發展結果,毒品在校園氾濫的程度,甚至有國中生超越高中生的趨勢,校園已嚴重遭到毒害。
在藥頭、不良幫派幕後唆使下,毒品藉由問題學生引進校園,缺乏判斷能力的學生成為重要的消費族群,小小年紀就飽受毒品的毒害摧殘,造成部分學生為了籌錢購買毒品,而接連犯下搶奪、強盜等重大刑案,不僅毀了個人的一生,還成了社會的一大負擔。
在校園內販賣的毒品,大都是第三級(K他命、FM2)或第四級(一粒眠、蝴蝶片、安定)等毒品,藥頭向學生說吸食這些毒品都不必負刑責,且販賣這該兩級毒品的刑責也很輕,因此才會發展成學生毒蟲一個拉一個下海,毒品快速在校園傳播的結果。
校園淪陷成為毒品交易場,學生淪落成為毒蟲,為學校教育埋下隱憂,由於這些吸毒青少年學子不會就醫,且學校、家庭又未警覺,學生的錯誤行為未能被及時糾正,極可能就此沉淪於毒海,甚至升級成為毒販,因此毒品入侵校園不能等閒視之。
K他命由於取得容易、價格便宜,再加上吸食無刑責,根據警方查獲持有或吸食者,有高達52%是學生,突顯K他命在校園中氾濫的問題。
張峻表示,花蓮校園毒品氾濫的情形越來越嚴重,理由之一是校園毒品成了查毒防線的死角。國中、高中推動學生尿液篩檢,遭家長、學生團體以違反人權反制,大專院校又不實施尿檢,校園圍牆外花花世界誘因多,學校這最後一道防線顯然脆弱得令人憂心。校園吸食毒品的案件多數學生是受到好奇心驅使,甚至只是校園內一股短暫的次文化流行。警方年年都在拚治安,為何青少年犯罪年齡層卻往下降,而且校園毒品氾濫情況更加嚴重,青少年喜歡前往的場所,都成為他們接觸煙毒的通路、管道,值得相關局處、學校與家庭省思,花蓮縣政府相關局處應針對校園毒品氾濫的情況徹底檢討和正視,並擬定計畫方案,絕對要將毒品趕出校園,還給教育和學生一個清新健康的學習環境。